《北京水产》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捷克民众眼中的北京形象调查 ——以捷克媒体

 
来源:北京水产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2
 

全球化以来,国家竞争充分体现在城市群以及区域之间的竞争,城市形象和城市的文化成为城市竞争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城市形象应当被客观反应在媒体和民众舆论中。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城市形象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外媒对北京城市形象的理解、认知与传播,均受到主观偏见或客观上周遭舆论环境压力的掣肘,以至于北京城市形象的传播偏离了客观实际。

捷克媒体在东欧剧变之后深受西方话语范式的影响,单方面对西方媒体的报道的引用造成了捷克主流大众对北京形象的理解偏差。虽然跨国活动与人员交流沟通的逐步加深了北京城市形象在捷克民众眼中的客观展现,但其传播范围及影响力较之主流媒体仍旧相差太多,很难改变主流媒体的统治支配地位。总体而言,捷克民众眼中的北京形象是一种代表社会主义制度威权的、以政治为中心的、气候并不怡人的、居民生存艰难的这样一种不客观的形象,这种形象亟待加以改善。

一、主流媒介的新闻报道

在捷克民众看待比较遥远而陌生的北京时,他们在思想认知与情感接纳上更依赖于主流媒体的报道。主流媒体运营时间长、公信力强、群众基础广泛,背后是国家政党或金融财团的有力支撑,因而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国民对于世界的认知。即使近年来自媒体平台不断兴起,公众获得信息的渠道被不断拓宽,但这并不意味着主流媒体对国民的影响力减弱。对于绝大多数从来没有到过北京的捷克民众来说,北京的真实信息远远超出他们的直接经验范围之外,极少有捷克人主动来中国认识北京。主流媒体对北京的报道构成了他们眼中的北京形象,且凭借传播的持续性、重复性和广泛性成为捷克民众认知、理解、评价北京的重要参考依据。

捷克主流媒体一般较为关注欧洲与国内的新闻。北京是仅有的几个被捷克民众认知的代表中国的符号之一。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不可避免地披上了政治色彩外衣,捷克各大主流媒体对于北京的报道大部分都与政治相关,北京一词在极大多数语境下代表了中国中央政府这一概念,而不是一个城市形象。这些报道受欧美大国主流媒体影响较大,多为转载欧美等国的涉华报道,缺乏捷克本国媒体从业者的思考。虽然近几年来该趋势有所减弱,由捷克媒体人撰写的关于北京的报道数量持增长态势,但长久以来捷克民众眼中的北京印象与欧美各国民众几乎同步。

在政治议题中,报道的情感色彩偏向负面,言论管控、宗教自由、人权、领土纠纷等成为政治话题中的高频词。从中不难看出,“中国威胁论” 在捷克主流媒体中有一定市场。近年来受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深入开展,捷克与中国贸易往来不断加强,捷克主流媒体关于北京的报道呈数量递增、内容深化的趋势。

在除政治因素以外的报道中,各主流媒体对北京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人文景观、社会生活、国际交流、科技创新等方面都有所报道,北京形象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但整体来看有失偏颇,受意识形态影响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偏见,经常报道一些负面的内容,且最后总是归罪于中国异于西方社会的政治体制。例如在自然环境方面,因为捷克森林覆盖率高,大气污染物少,捷克民众对于空气质量的要求高,因此前几年北京秋冬季节的雾霾引起了捷克媒体强烈的关注,相关报道连篇累牍,层出不穷,但近两年却没有任何关于北京空气治理效果显著、空气质量不断优化的报道,以至于捷克民众仍旧认为北京雾霾严重。除此之外,北京密集的高楼建筑和相对狭窄的居住环境、中式应试教育的刻板、地铁的拥挤、道路拥堵等都成为被诟病的对象。北京平坦的道路、高楼林立的商务区虽然受到夸赞,但同时也被视作是死气沉沉的水泥森林。

虽然在大方向上捷克媒体更多报道北京的负面信息,但其中仍有一些比较客观中立的内容,比如北京居民在公园的休闲方式(如打太极、踢毽子、舞剑、跳广场舞等捷克民众未接触过的娱乐方式)、北京人庆祝中国传统节日的方式(如春节庙会、元宵节猜灯谜)、北京当地的习俗(如立冬吃饺子、腊八节去寺庙领腊八粥)、北京举办的多个经济方面的国际展会(如国际图书博览会、国际汽车博览会、国际航空展)等方面。除此之外,有时也会有对北京的赞扬,主要集中在北京的多元化、国际化,赞扬北京人民对于文化创造的热情、北京承办高端的展览活动、北京市安全系数高、城市干净整洁等方面。从这些方面上看,捷克媒体给捷克民众报道的北京是富庶、多元、国际化而又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

政客与资本早已意识到掌控主流媒体的重要性。捷克现任总理巴比什曾是捷克第三富豪,涉足政界之前他是捷克大财团的掌控者,他收购了捷克最大的媒体之一Mafra,此举对他的政治前景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中国中信集团在2020年4月通过香港虹智公司收购了捷克最大私人媒体Media集团57%的股份,从而成为其最大股东。法广新闻对此评论到:“北京因此将能够大幅度提高对捷克媒体的掌控能力。”捷克一名研究媒体的经济学家表示,这是1993年以来(笔者注:捷克法律规定不许政治力量涉足媒体),捷克媒体首次受到政府拥有的企业的操控,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

二、新媒体

新媒体因其传播速度快、公众参与度高、适合碎片化浏览等特点,近年来发展势头突飞猛进,已成为在媒体传播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捷克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与北京有关视频的创作者可大体上分为两类:去过北京的与未曾去过北京的。其中,去过北京的创作者在视频中的情感倾向偏正面,视频内容多与旅游和文化有关。创作者在平台上与捷克民众分享他们在北京旅行时的经历和见闻。在他们眼中北京是一个兼具现代与传统、摩登与古典的城市,是一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中心商务区、大型商场不胜枚举,但闹中取静的中式建筑,例如胡同、四合院对他们也十分具有吸引力,富有传统特色的中华美食陌生但美味。他们同时也对北京人的生活方式感到好奇,对于北京人喜欢以集体形式在公园中健身跳舞表现出了兴趣,更是对北京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以及新兴科技在便民服务中的运用(如刷脸支付)赞不绝口。他们也会辩证看待北京的“大城市病”,例如在对北京的交通状况表达看法时,一方面夸赞北京私家车数量的增长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对北京拥堵的道路交通表达了不满;一方面赞赏北京地铁的现代化和便捷性,另一方面也对地铁早晚高峰的拥挤感到震惊。而未去过北京的创作者的情感倾向偏负面,内容以发表对北京某个方面的个人看法为主,他们的观点受到主流媒体报道的影响较大,主要话题与主流媒体报道的话题重合度很高,多以批判雾霾、侵犯人权、造假、中央对待台湾和香港的政策等为主要内容。

受新媒体性质的影响,创作者更看重内容是否标新立异、话题是否吸引眼球,这给北京形象在捷克的传播带来了两面性:一方面捷克民众能从更多角度了解北京,而不单单局限于主流媒体报道的话题。例如在网站mall.cz上的系列节目《玛可塔在北京》中,视频创作者玛可塔发布的视频内容里有关于旗袍、胡同生活、广场舞大妈、中国KTV等一些被主流媒体忽视的内容,剥离了国家层面的“高大上”的话题,北京在捷克民众心中的形象更贴近真实的生活;另一方面,在批判北京的话题上,创作者往往会夸大其词、恶意丑化北京形象,以此博得点击率与流量,导致捷克民众对北京和中国的误解愈深。例如Youtube博主科威在名为“中国信用体系”的视频中声称:“中国公民在网络上抹黑国家和政党会影响他个人的信用评分,招致一系列制裁措施,比如他将无法乘坐火车、飞机,严重的会引来牢狱之灾”。这些显然是道听途说的谣言,明显与事实不符,但诸如此类论调却很受捷克民众接纳,因为,如描述所言那样严苛的政治环境与捷克民众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所经历的 “正常化时期”十分类似,故而使捷克民众相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存在延续了类似的苛政,固化了他们眼中那种“捷克已经实行了民主制度,比中国人民优越”的假象。外籍专家达琳娜于2018年至2019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任教一年。期间她在捷克人民报官网上连载专栏“中国惊奇”,从一个在北京生活的捷克人的角度出发,向捷克读者介绍了她在北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文章中透露出的她对北京的印象真实且带有明显的个人感情色彩,例如有抱怨雾霾与沙尘天气,也有赞叹北京便捷而人性化的移动支付,记录了她参观宏伟建筑的赞叹,对特色风俗习惯的好奇,和对热情的北京人民的喜爱,也记录了她在面对中捷两国文化差异时的迷茫与困惑。她印象中的北京不同于捷克城市,是一个忙碌繁华的水泥森林,虽然自然环境不是很宜居,“春天只有短短的一周”,但高度发达的城市建设让她赞叹不已,富有魅力的北京传统文化,以及勤奋、热情的中国学生,让她拥有了无数新奇的体验和美好的回忆。

[1]欧亚,熊炜.从《纽约时报》看北京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J].对外传播,2016(06):48-50.

[2]江玉祥.两个捷克文化名人眼中的北京皮影戏[J].文史杂志,2008(02):34-37.


文章来源:北京水产 网址: http://bjsc.400nongye.com/lunwen/itemid-53272.shtml


上一篇: 空闲时间体育锻炼情况与主观健康评价的关系研
下一篇: 水产和渔业论文_α-硫辛酸对摄食高脂饲料的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和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北京水产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